特斯拉和华为,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?

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经是特斯拉的忠实粉丝,买过4辆特斯拉汽车。

但后来,何小鹏把特斯拉变成了自己的对头,并且不时和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隔空互怼。

之所以变得和特斯拉势同水火,是因为小鹏汽车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,最像特斯拉的车企。二者的技术路线、产品定价,都有诸多相似之处,这便导致了竞争和矛盾。

除了特斯拉之外,其他新旧车企也正磨刀霍霍,小鹏汽车周围可谓强敌环伺。为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研发和产能,小鹏汽车准备去港股二次上市,募资约140亿港元。

6月23日,港交所官网显示,小鹏汽车通过了港交所聆讯。6月30日,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,港股发行价定在每股165港元,将于7月7日上市交易。

上市并不是一个终点。随着华为、百度、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强势入局,造车领域的竞争将日益白热化。

小鹏汽车的主打宣传点,是其自动驾驶。但在现阶段,头部车企的自动驾驶在实际应用层面,比较趋于同质化。对于小鹏来说,如何把自动驾驶的故事讲好,如何摆脱特斯拉的阴影,将是接下来的一个艰巨挑战。

01、为自动驾驶下重金

小鹏汽车赴港二次上市,意味着可以打开新的融资渠道。很多人会认为,持续亏损的小鹏是不是缺钱了?

实际上,小鹏汽车在资金上颇为宽裕。

小鹏汽车今年5月份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,截至3月31日,小鹏汽车拥有现金、现金等价物等流动资产,共计人民币362亿元(55.25亿美元)。

特斯拉和华为,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?

因此,即便按照当下小鹏汽车每年的亏损额30亿上下来计算,这样的现金储备也可以说是弹药充足。

不差钱,那是为什么呢?

小鹏赴港上市背后的一大动力,很可能是美股市场环境的变化。

由于美国证监会持续加紧对中概股的监管,美股市场已经不再是“淘金热土”。因此,回港上市正成为不少国内企业的共同选择。

自2020年以来,已有百度、网易、京东、华住、哔哩哔哩等超10家中概股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。

今年3月下旬,据媒体报道,蔚来与理想汽车也都在谋求香港上市。造车新势力“蔚小理”齐聚港股,可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。

二次上市快人一步的小鹏汽车,能否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,还不好说。从165港元的发行价来看,较建议认购价折让了8%。

从市场销量情况来看,2018年-2020年,小鹏汽车年度累计交付量分别为29、12728、27141辆,2021年1-6月份共计交付新车30738辆,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交付量,整体增长率较为可观。

营收方面,2018年-2020年,小鹏汽车实现营收分别为970万元、23.21亿元和58.44亿元,出现的亏损分别为13.99亿元、36.92亿元和27.32亿。2021年一季度,小鹏汽车营收29.51亿元,相当于去年全年营收的一半;亏损则为7.87亿元。

特斯拉和华为,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?

虽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但其毛利率呈现逐渐增长势头。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-24.3%到2019年的-24.0%,再到2020年4.6%,初步实现了毛利率由负到正的转变。今年一季度,毛利率已提升至11.2%。

一季度毛利率的提升,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小鹏XPILOT智能驾驶软件收入的增长。一季度,小鹏汽车在报告中首次加入了XPILOT软件收入,达到8000万元左右。

特斯拉和华为,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?

尽管蔚来也推出了软件收费项目,但是目前还没有单独披露过该部分营收。

小鹏的“死对头”特斯拉也没有单独披露过软件收入,不过,据特斯拉CFO Zachary Kirkhorn披露,截止2020年一季度,特斯拉的FSD(Full Self-Driving,全自动驾驶套件)递延收益已经超过6亿美元。

对于以特斯拉、小鹏、蔚来为代表的智能汽车来说,未来,软件服务将成为车企的一大关键利润增长点。这也是小鹏仍然愿意继续加大自动驾驶研发投入的原因之一。

小鹏目前的亏损,与高研发投入密切相关。

最新财报显示,2020年蔚来研发支出24.9亿元,理想研发投入为11亿元,小鹏研发费用则为17.26亿元。

在三强之中,小鹏的研发费用率是最高的。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,小鹏的研发费用率分别是89%、62%。

特斯拉和华为,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?

据何小鹏今年3月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,今年的研发投入会大幅增加,并且着重在自动化相关领域,“预计在2021年年底,小鹏的研发人员数量会超过之前的1倍”。

小鹏本次回港上市募资,主要是希望进一步加速技术研发和业务扩张。

招股书显示,小鹏拟募集的140亿港元,将用于以下目的:约45%将用于拓展产品组合及开发更先进技术,包括开发下一代XPILOT、新车型及改进硬件技术;约35%将用于通过提升公司品牌认知度;约10%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;约10%将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。

在招股书中,“自动驾驶”一词一共出现了41次,小鹏对于自动驾驶的投入力度将持续加大,这也意味着小鹏的财报在一段时间内仍不会好看。

02、一场豪赌

2018年末,小鹏汽车推出第一款车小鹏G3。招商证券资管的研报称其为“一款面对重视性价比消费人群的平庸、保守的产品”。因定位不清晰、产品缺少亮点,小鹏汽车较长一段时间里面临着市场反响平平的困扰。

这种情况在2020年第二款产品P7发布后,得以改观。

P7问世时,一场线上发布会开了足足24个小时。这款车搭载了XPILOT 3.0自动驾驶辅助系统,号称拥有当时量产车最强的自动驾驶硬件结构。何小鹏在发布会上高喊要“成为特斯拉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”。

蔚来李斌当时也为P7站台:“买SUV,你可以买蔚来或者合创。买轿车,你可以选P7。”

P7上市之后,销量开始迅速增加。得益于其市场表现,2020年7月,小鹏汽车销量同比增速超过150%。

特斯拉和华为,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?

“如果没有自动驾驶这张牌,按照小鹏汽车走中端路线、大众化打法的路子,可能根本不会被人注意到。”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市界。

那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现在水平如何?

其招股书称,截至2021年6月18日,小鹏汽车是中国唯一一家自主研发全栈自动驾驶软件,并将其搭载在量产车上的整车企业。

截至2021年3月31日,小鹏全球共有员工6132人,其中2441人从事研发工作,占比39.8%。在研发人员中,1516人做汽车设计与工程,占比62.1%;398人做自动驾驶,占比16.3%;525人做智能操作系统,占比21.5%。

一位自动驾驶领域专业人士告诉市界,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能力在造车新势力中是领先的,但是在实际应用层面上差距不大。小鹏汽车现在是L2、L3级别的自动驾驶,其实这个阶段整个市场上是比较同质化的。例如在感知层面,Conner case(极端案例)比较少见,识别准确度这一块大家比较一致。

特斯拉和华为,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?

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,要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,很多问题不是单靠车企或者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就能解决的。这里面涉及地图、道路限制、法律规范等问题,所以相关企业可能有很多技术积累,但是没有办法短期在量产车上实现。

上述人士还提到,“目前有一种现象是,主机厂拿技术做噱头去打造品牌,而消费者关注市场美誉度,对技术往往很陌生。”

虽然新老汽车品牌纷纷加码自动驾驶,但当前面临的现实是:想象空间不小,但离落地还很遥远。

何小鹏在今年4月份发过一条微博:“完全无人驾驶汽车在2025年后才可能出现,而且现在还没有清晰的实现路径。我开始怀疑只依靠软件+汽车可能很多年都无法实现。”

特斯拉和华为,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?

(何小鹏)

这是一个全行业的现实,不仅局限在中国车企。马斯克每年年初时都会站出来说,年底特斯拉可以实现L5量产。到了年底没有实现,他第二年会再发一遍,就这样发了三四年。

也就是说,当前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,其实都是在现有外部环境框架范围内的竞争,而彼此能拉开差距的空间并不大。

那么,哪家能够把自动驾驶的故事讲得更好,能够将品牌打得更响,就更有可能在市场中拿下更多的份额。

但不论是对比特斯拉,还是新入场的华为和准备入场的小米,这方面小鹏都要逊色不少。

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开幕前,华为和极狐推出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刷爆全网。华为一下子从造车局外人,隐隐有变成行业大哥的迹象。随后,多只华为汽车概念股出现暴涨,如小康股份。

参照造车新势力和华为、小米的百度指数,可以看到声量上的显著差异。

特斯拉和华为,谁是小鹏最大的敌人?

(百度指数截图)

早在2019年10月,华为轮值主席徐直军就对媒体表示,“特斯拉现在能做的,我们都能做。”从车芯片到算法、从通讯设备到激光雷达、从电机等核心硬件到Hi Car等软件系统,华为在智能汽车行业已掌握多项核心技术,特别是其自动驾驶技术已达L4级别。当然,华为也已明确表态,不会自己造车,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。

从软件层面来说,华为将给小鹏带来极大压力。

不过,针对华为帮助车企造车的模式,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:“华为的模式并不是长久之举,这种模式以前我在做UC的时候做过,后来死得很惨。”他认为,合作的模式既不能把核心能力掌握在自己手中,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问题。

对于小鹏来说,自研未尝也不是一场豪赌,赌的是自动驾驶系统最终会走向何方。

假如华为、百度等的自动驾驶系统被车企广泛接受,那么这些车企可以大幅减少智能系统方面的研发投入,在成本方面会占据优势。而坚持全栈道自研的,就会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。

另一种可能则是大的车企坚持自研,那么,已经走在前面的车企,将占据先发优势。

目前,已经有大车企表露出与何小鹏类似的想法。

6月30日,在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,上汽董事长陈虹表示,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,上汽是不能接受的。“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,如此一来,它就成了灵魂,而上汽就成了躯体。”

当前,已经有一个与小鹏技术路线类似的车企,就是特斯拉。

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已深入人心,马斯克无时无刻不在吹嘘特斯拉的自动驾驶,并且在产品定价上,特斯拉和小鹏也属直接对抗关系。

如何对抗特斯拉这个强大的对手,对小鹏来说可谓极具挑战。

所以,对于小鹏来说,如何讲好自动驾驶的故事,怎么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,是一件迫切而有难度的事。稍有差错,便可能被强大的竞争对手甩在身后。

经历了两次创业的何小鹏,对此应该很明白。正如他今年3月在采访中所说的,“保持清醒,危机随时降临。”

本文来源 市界,由 ati725 整理编辑,其版权均为 市界 所有,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 TheCars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如需转载,请注明文章来源。
9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