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鹏汽车三季度净亏损大幅收窄至3.8亿元 研发投入持续增涨

三季度净亏损降至3.8亿元,这家造车新势力距离实现整体盈利仅“一步之遥”。

11月17日,小鹏汽车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报告。报告显示,公司正处于规模扩张与财务健康度提升的良性通道中。期内,公司总收入达到203.8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101.8%;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为3.8亿元,相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79%,盈利状况显著改善。

回顾其亏损收窄的轨迹,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鹏汽车正加速奔向盈利拐点:从前年的亏损103.8亿元,到去年的57.9亿元,再到今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6.6亿、4.8亿和3.8亿,亏损额呈现持续且快速的下降趋势。

业绩向好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市场端的强劲表现。第三季度,小鹏汽车总交付量达到11.6万辆,同比增长149.3%。规模效应的提升也直接反映在盈利能力的增强上,当季毛利率为20.1%,同比提升4.8个百分点,显示出公司产品结构和成本控制的优化。此外,公司的财务安全垫依然雄厚,截至2025年9月30日,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、受限制现金、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高达483.3亿元,为未来的技术投入和市场扩张提供了充足“弹药”。

基于当前的良好势头,小鹏汽车对下一季度给出了乐观预期。公司预计,2025年第四季度汽车交付量将介于12.5万至13.2万辆,同比增长约36.6%至44.3%;总营收预计将达到215亿元至230亿元,同比增长约33.5%至42.8%。

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财报中强调,公司的销量规模和市场份额正处在高速扩张的早期阶段,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面向规模量产的目标正在加速前进。他坚信,小鹏汽车将突破传统车企的边界,成长为一家面向全球的“具身智能”公司。

车型矩阵日趋完善,加速向海外市场扩展

在11月17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,小鹏汽车公布了其全球化战略的详细规划。公司宣布,计划于2026年面向海外市场推出3款新车型,其中将包括一款备受关注的中小型SUV车型。此举旨在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机遇,利用国内已验证成功的技术和产品平台,在欧洲、东南亚等关键市场实现本地化突破,打造新的增长极。日益完善的产品矩阵,正成为小鹏汽车开拓国际市场、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的有力武器。

此外,小鹏汽车计划现有车型全面升级增程版,2025年四季度X9超级增程率先上市(纯电续航450km、综合续航1602km),解决城市通勤里程焦虑;2026年将为所有主销车型推出增程版本,正式开启“一车双能”模式,满足不同能源需求用户。另一方面,基于爆款Mona系列,新增2款A级紧凑SUV,延续“强智能化+高性价比+优外观设计”的差异化路线,对标元/宋系列,凭借Mona系列的市场口碑,爆款概率较高;其余3款新车型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,覆盖更多细分市场。

研发投入持续增加,前沿应用产品集中亮相

在财务数据向好的同时,小鹏汽车对未来的投资毫不手软。本季度,公司的研发投入实现了大幅度增长,这些投入正迅速转化为前沿的技术成果。11月初,在小鹏科技日上,公司集中发布了四项重磅应用:性能更强、更拟人化的第二代VLA大模型;标志着其向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迈出关键一步的小鹏Robotaxi;全新一代的IRON人形机器人;以及汇天飞行汽车的最新进展。

这一系列密集的技术发布,不仅展示了小鹏在智能驾驶、人工智能和低空交通等领域的深厚技术储备,也清晰地勾勒出何小鹏所构想的“具身智能”未来图景。持续的巨额研发投入,虽在短期内影响了利润表现,但为公司构筑了面向长期竞争的核心技术壁垒。

结语: 综合来看,小鹏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展现了一家科技公司在“规模扩张”与“技术深耕”两条路径上的平衡能力。不断收窄的亏损和创纪录的现金流,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;而对前沿技术不遗余力的投入,则决定了其未来的想象空间。随着产品出海战略的落地和Robotaxi等新业务的量产推进,小鹏汽车正站在从“扭亏为盈”到“开启新篇章”的关键节点上。

本文由 TheCars 作者:ati725 发表,其版权均为 TheCars 所有,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 TheCars 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如需转载,请注明文章来源。
已赞1

发表评论